东华大学外语学院“日本语言文化研究中心”成立于2019年4月,现有教授1名,副教授5名。本研究中心的研究具有以下特色:
研究方向:
近代日本研究
日语教学与日语教材研究
中心人员
中心主任:
张厚泉,教授,学术博士博士(杏林大学)
成员(拼音顺序):
李 薇, 副教授,教育学博士(上海师范大学)
王 蕾, 副教授,企业管理博士(东华大学)
张雅君,副教授,文学博士(上海外国语大学)
李凯航,副教授,文学博士(同志社大学)
孙若圣,副教授,学术博士(神户大学)
東華大学外語学院「日本語文化研究センター」は2019年4月に設立し、現在、教授1名、副教授5名の6名をもって構成することとしています。本研究センターの日本研究は次のような特色を備えています。
近代日本研究
日本語教育と日本語教材研究
構成メンバー
センター主任:
張厚泉,教授,学術博士(杏林大学)
構成メンバー(ピンイン順):
李 薇, 副教授,教育学博士(上海師範大学)
王 蕾, 副教授,企業管理博士(華東大学)
張雅君,副教授,文学博士(上海外国語大学)
李凱航,副教授,文学博士(同志社大学)
孫若聖,副教授,学術博士(神戸大学)
成员介绍/メンバー紹介
张厚泉,学术博士,教授。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(东华大学日语专业)建设点负责人,国家社科同行评议专家。
联系邮箱:chou@dhu.edu.cn
主要论文:
《「難民」とフィルモア大統領国書の翻訳》,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(日):《論集~アジア学の最前線(WEB)》,2015.6
《Semantic Change of "Electricith" and Its Modernistic Meaning--Centering on the》. 延世大学(韩):Language Facts and Perspectives,Vol.36,69_95,2015.11
《丸ごと理解する新興アジア経済論――末廣昭著『新興アジア経済論――キャッチアップを超えて』》,東京:勁草書房,《国際開発学研究》,Vol.15 No.1,153-154,2016.03
《西周の翻訳と啓蒙思想――朱子学から徂徠学へ、百学連環に至るまで》,凡人社(日):言語と交流=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(19),53-68,2016.7
《造語意識から見た近代漢語の成立――『百学連環』の造語を中心に》,凡人社(日):言語と交流=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 (20) :46-63,2017.7
《中华思想文化的核心与哲学价值的思考——程朱理学在“哲学”产生过程中的作用》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: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(第一辑)》:67-79,2018.1
《『百学連環』的西周思想及译词特征》,北京大学现代日本研究中心:《日本学(二十辑)》:106-118,2018.8
《儒学概念对日本近代学术术语形成的作用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: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(第二辑)》:162-171,2019.8
《西周の教育思想――『養材私言稿本』を中心に》,关西大学(日):《或問=WAKUMON》(35),06,13-30,2019.07
《明治天皇の即位新式と日本人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成立》,凡人社(日):言語と交流=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 :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 (22), 44-63,2019.07
主持项目:
张厚泉(主持),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,“高等学校特色专业(日语)建设点”,TS11395,2009年。
张厚泉(主持),上海高等教育学会项目,以中国大学生为对象的教材开发为特色,推动日语专业的学科建设,ZCGJ02-10,2010年。
张厚泉(主持),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(人文社科类),基于全球史观的中国“现代化”核心价值的研究,15ZS019,2015年(已结项)。
张厚泉(主持),上海高等教育学会项目,“一带一路”视域下的服饰与语言文化的课程案例研究(一类),GJYL1803,2018年。
张厚泉(主持),中央高?;究蒲幸滴穹选岸笱逖в虢恃芯颗嘤亍?/span>(18D111407、19D111405)。
十一五、十二五国家级教材项目等。
主要获奖:
李薇,教育学博士,副教授。
联系邮箱:weilidan@dhu.edu.cn
主要论文:
1.《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师发展现状调查研究》,《东华大学学报》,2019年第2期。
2.《日本小学“外语活动”探析》,《外国中小学教育》(CSSCI扩展版),2015年第2期。
3.《隐喻含义的跨文化比较研究—英?日?汉数字隐喻的文化特征》,《东华大学学报》,2013年第1期。
4.《日本小学“英语活动”特色述评》,《外国中小学教育》(CSSCI扩展版),2012年第9期。
5.《日语汉字表记偏误的研究》,《东华大学学报》,2011年第2期。
主持项目:
1.主持上海高等教育学会研究项目“日本大学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-中日比较的角度”,GJSL1607,2016年(已结项)。
王蕾,企业管理博士,副教授。
联系邮箱:akizawa@dhu.edu.cn
主要论文:
场景设置对句型理解的重要性——浅谈初级语法几个句型的处理.
《品牌与标准——纪念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〉首版20年(一九八八——二〇〇八年)》. 人民教育出版社,2009.(第二作者)
日语感情形容词的用法特点——以动词性质为中心.《日语教学与研究》.复旦大学出版社, 2009.(独著)
改革开放后日本人中国观的形成与变化——基于日本内阁府《关于外交的舆论调查》的研究.《西南地区日本学的构筑:以日本学研究的方法论与实践为中心》.重庆出版社,2011.(第三作者)
中日品牌命名特点比较分析.日本研究,2013. (独著)
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需错位问题分析.现代日本经济,2014. (第一作者)
论宫崎骏动画艺术作品中的回归意识.艺术百家,2014.(独著)
Wang Lei. Study on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Multimodal Metaphor of Brand Names.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, November 20-22,2015.(独著)
基于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的品牌名感知-认知研究.东华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7.(第一作者)
品牌名隐喻性与消费者偏好对产品线延伸的影响——以海派女装为例.国际纺织导报,2018.(第三作者)
张雅君,文学博士,副教授。
联系邮箱:yajun@dhu.edu.cn
主要论文:
1. 《构筑于相对世界中的审美艺术—以芥川龙之介作品《罗生门》为例》,
《学术论坛》(CSSCI),2013年第5期。
2.《<挪威的森林>中的二元空间与都市叙述》,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》,2012年第3期 。
3.《雾里看花花非花—评夏目漱石作品的时空感》,《外国文艺》,2012年第3期。
4.《从樋口一叶的文学表现看近代日本女性的犹疑与摇摆》,《学术论坛》(CSSCI)2011年第3期 。
5. 『誤解による物語-「三四郎」論 』,《日语教学与研究论丛》,2009年。
李凯航,文学博士,讲师。
联系邮箱:kaihangli@126.com
主要论文:
「森鷗外と人種?黄禍論:戦争?文明?衛生学という視点から」『阪神近代文学研究』第18号、2016年6月。
「高山樗牛と人種?黄禍論:アジア主義への接近」『史学研究』第304号、2019 年10月。
《《假面自白》的虚与实:三岛由纪夫文学的原点》《或問》,2017年12月。
《符号政治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:评杨瑞松《东方病夫、睡狮、黄祸:“西方”视野的中国形象与近代中国国族论述想象》》《ICCS現代中国学ジャーナル》,2018年06月。
《东亚文明的近代化之路:评狭间直树《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》》同上,2019年01月。
《不平等的现代性与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:评瑞贝卡《世界大舞台:十九、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的民族主义》》同上,2019年06月。
主持项目:
2019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《“黄祸论”与明治日本的民族共同体想象研究》(2019ELS002);
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《近代日本“琉球学”的成立与展开研究》(19C10255006)
孙若圣,学术博士,讲师。
联系邮箱:sunrs1919@gmail.com
主要论文:
《同时代性·抵抗·苦斗——论松井博光对竹内好中国文学观的继承与扬弃》,《现代中文学刊》2019年第4期(CSSCI)
《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出版——以四套译丛为中心》,《编辑学刊》2019年第4期(CSSCI)
《《季刊 中国现代小说》的创刊与竹内好的思想遗产》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2019年第6期(CSSCI)
《从“文革后”到“新时期”——论日本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命名方式》,《现代中文学刊》2018年第3期(CSSCI)
《日本における遇羅錦の『春の童話』の評価と翻訳: 翻訳目的と翻訳方法との関係の視角から》,《言語と交流》第21期(2017)
《中国新时期小说在日本的译介(1978-1985)》,《汉语言文学研究》2017年第4期
《中国文学から世界文学へ: 藤井省三による莫言像の構築》,《言語と交流》第20期(2016)
《日本における新時期文学翻訳の黎明期と黄金期》,《通訳翻訳研究》第16期(2016)
《史鉄生の個人的記述からみた可能性》,《日本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報》第30期(2016)
主持项目:
201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课题《推动中国流行文化走向世界》(项目编号:2019D100,省部级)
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二等资助(项目编号:2019M651395,省部级)
2018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课题《统一着装管理的国家比较研究》(项目编号:2018C40,省部级)
《中日间当代文学交流研究》(项目标号:HX114180466,横向)。
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《日本汉学家对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的译介与阐释》(项目标号:17YJC751033,省部级)
2017年度浦江人才计划(C)类《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》(项目编号:17PJC001,省部级)。